痛风和高酸血症已成为现代社会最常见慢病之一,其发病率逐年上升,并且初次发作年龄越来越低. 研究表明,高酸血症和痛风与多种慢病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. 文将介绍高酸血症和痛风定义、病理过程以及饮食管理等方面内容。
高酸血症是指在正常饮食状态下,两次空腹血酸检测结果中,男血酸水平超过420μmol/L(7mg/dl),女超过360μmol/L(6mg/dl). 一部分高酸血症患者可能终生不出现关节炎等明显症状,被称为无症状高酸血症。而痛风是由于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、软组织和肾脏,导致关节炎、皮肤病变和肾脏损害等症状. 大约有三分之一高酸血症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痛风. 因此,可以说高酸血症和痛风是同一疾病不同状态.
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痛风和高酸血症核心. 治疗目标是促进酸晶体溶解并防止其形成,通过合理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,减少并发症发生,合理用血管理系统并改善预后. 需要指出是,饮食管理不能代替药物治疗,但可以减少药物剂量.
传统低嘌呤饮食观念需要进行更新,因为食物对高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危害不能仅仅以嘌呤含量来界定. 目前建议是每饮食嘌呤含量控制在200mg以下,避免摄入高嘌呤动物食品,如动物内脏、甲壳类食物、浓肉汤和肉汁等,并限制或减少红肉摄入。以下是常见动物和植物食物嘌呤含量(单位:mg/kg):
常见动物食物嘌呤含量:- 猪肉:90- 牛肉:110- 鱼肉:70- 肉:70- 蛋:50
常见植物食物嘌呤含量:- 豆类:80- 大米:10合理用血管理系统- 小麦:10- 蔬菜:30
高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每饮水量应维持在2升以上. 可以选择小分子弱碱水,避免饮用含果糖、糖类软饮料、果汁和浓汤.
通过合理饮食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高酸血症和痛风症状. 饮食管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,但可以减少药物剂量。对于高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来说,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,合理用血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质量,减少并发症发生,并提高预后.
参考文献:1. 痛风及高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(2019年)2. 高酸血症/痛风患者实践指南
THEEND
来源:泗泾医院原标题:《【科普】痛风及高酸血症患者饮食管理》。